saba体育-古稀剑客的壮志,七旬老人执剑逐梦世锦赛
本报讯 在大多数人眼中,七十岁或许是含饴弄孙、颐养天年的年纪,但对于陈国华而言,这却是他运动生涯的一个新起点,每天清晨,当城市还在沉睡,这位精神矍铄的老人已经身着雪白的击剑服,手持长剑,在剑道上腾挪闪转,剑尖划破空气的嘶鸣,是他与时间对话的独特语言,他的目标明确而坚定:站上世界击剑锦标赛的舞台。“年龄只是一个数字,我的剑还没有生锈。”陈国华微笑着说,眼神中闪烁着年轻人般的锐气。
缘起:半生归来仍是少年
陈国华与击剑的缘分,可以追溯到近五十年前,二十出头时,他是一名业余体校的击剑爱好者,师从一位资深教练,系统学习过花剑,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,击剑被视为一项“贵族运动”,训练条件十分艰苦,木制剑柄、简易面罩、水泥地上的划线便是全部装备,但他却乐在其中。“那时候,一握住剑,就觉得整个世界都安静了。”他回忆道,由于时代变迁与生活所迫,像许多同龄人一样,他不得不将这份热爱深埋心底,投身于繁忙的工作与家庭责任中,数十年的光阴里,他做过工人,当过管理人员,将子女抚养成人,击剑渐渐成了尘封的记忆。
退休后,像许多老年人一样,陈国华尝试过钓鱼、书法、太极等常见的休闲活动,但总觉得心里缺了点什么,五年前,一次偶然的机会,他路过市体育馆,看到里面正在进行青少年击剑训练,那熟悉的身影、清脆的金属碰撞声,瞬间唤醒了他沉睡多年的激情。“那一刻,我的心跳得跟年轻时一样快。”他第二天便四处打听,找到了一家面向成年人的击剑俱乐部,毅然报名重拾旧艺。

重新握起剑柄的感觉既陌生又熟悉。“肌肉记忆还在,但体能大不如前了。”起初,他连一套完整的基础步伐做下来都气喘吁吁,手臂也因长时间不锻炼而酸痛不已,但他没有退缩,他为自己制定了严格的训练计划:每周至少四次前往俱乐部,每次训练两小时以上,除了技术动作,他还在家进行核心力量训练和耐力跑步,他的教练,年轻的职业剑手李斌坦言:“陈老刚来时,我们担心他身体吃不消,但他的毅力超乎想象,现在很多年轻学员的投入程度都比不上他。”
挑战:与时间赛跑的修行
将古稀之年的身体状态调整到竞技水平,其困难可想而知,击剑是一项对爆发力、敏捷性、核心力量和瞬间判断力要求极高的运动,陈国华面临着多重挑战。
体能关,年龄带来的自然衰退是无法回避的客观规律:肌肉力量减弱、反应速度变慢、恢复周期变长,一次高强度对抗后,他可能需要一两天才能完全缓解疲劳,而年轻选手几小时就能生龙活虎,为了弥补差距,他在营养和恢复上下了苦功,注重蛋白质摄入,坚持做拉伸和按摩,甚至学习了简单的运动康复知识。
技术关,几十年过去,击剑的规则、战术和装备都已更新换代,电子裁判器、新型材料制成的防护服和剑,都需要他重新学习和适应,他像个学生一样,认真研究比赛录像,向年轻队友请教现代打法,不断调整自己的技术细节。“传统的打法偏重技巧和节奏,现在更强调速度和主动进攻,我得跟上时代。”他笑着说,自己成了俱乐部里的“老学徒”。
最大的挑战或许来自心理层面,周围不乏质疑的声音,有人认为这是“不切实际的幻想”,甚至家人最初也出于安全考虑表示过担忧,但陈国华内心异常坚定:“我不是为了证明什么给别人看,而是为了圆自己年轻时的梦,只要身体允许,我就会一直练下去。”这种纯粹的热爱与执着,感染了身边的人,他的儿子从最初的不解转变为全力支持,经常来训练馆为他加油。
征程:从民间赛场走向国际梦想
经过数年系统训练,陈国华开始参加国内一些面向中老年的击剑赛事,并屡获佳绩,在省市级的老年运动会击剑项目中,他多次夺得花剑年龄组的冠军,这些成绩增强了他的信心,也让他看到了更大的可能性。
他的目光投向了更高舞台——世界击剑锦标赛,虽然世锦赛没有设置专门的“老年组”,但设有“元老赛”或“资深组”类别,面向特定年龄段的选手开放,这正是陈国华的目标,要获得参赛资格,他需要在国内外认可的积分赛中取得一定名次,积累足够的积分。
这条路充满竞争,即使在元老组,也不乏曾经的专业选手或常年坚持训练的爱好者,陈国华的教练李斌正在帮他规划参赛路径,计划先从国内一些具备积分认证的成人赛事开始挑战,逐步向亚洲区的资格赛迈进。“陈老的技术非常扎实,经验也越来越丰富,他的优势在于冷静的头脑和丰富的战术变化,劣势是绝对速度和力量,我们的训练重点就是扬长避短。”李斌分析道。

除了竞技层面的准备,还有签证、经费、语言等实际问题需要解决,陈国华表示,他有一定的积蓄,也希望能得到社会或企业的些许支持,但他强调:“无论多难,我都会想办法,哪怕最终没能站上赛场,这个追逐的过程本身就已经无比珍贵。”
意义:超越奖牌的生命礼赞
陈国华的故事逐渐传开,他成了当地体育圈的一个“名人”,他所在的击剑俱乐部,因为这位特殊学员的存在,氛围也变得更加积极向上,许多年轻学员被他感染,训练更加刻苦,一位二十岁的队员说:“看到陈爷爷这么大年纪还这么拼,我们年轻人有什么理由不努力?他教会我们,热爱一件事,就要全力以赴。”
他的经历也重新定义了人们对老年生活的想象,在老龄化社会背景下,陈国华展示了“积极老龄化”的生动样本:老年人并非只能被动养老,他们同样可以拥有炽热的梦想、饱满的激情和追求卓越的权利,他的行为鼓励了更多老年人走出家门,参与体育运动,寻找属于自己的生活色彩。
体育精神的核心不在于征服对手,而在于超越自我,陈国华的世锦赛之梦,其价值早已超越了一枚奖牌或一张证书,它代表了一种永不熄灭的生命之火,一种对年龄刻板印象的勇敢挑战,一种在任何阶段都可以选择绽放的人生态度,他用手中的剑,书写着一段关于热爱、坚持与梦想的传奇。
当被问及如果最终未能如愿,是否会感到遗憾时,陈国华坦然一笑:“每一天我都在接近我的目标,每一步都让我感到充实,我的生命因为有了这个目标而变得更加宽广,这就足够了。”
夕阳西下,训练馆内灯光亮起,陈国华的身影再次出现在剑道上,步伐沉稳,目光如炬,那柄紧握在他手中的剑,不仅是一件体育器械,更是一支书写不凡人生的笔,指向远方,指向无限可能,他的梦想,正如那锐利的剑尖,刺破暮色,熠熠生辉。
相关文章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