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aba体育-七十古稀执剑锋,一位老人的世锦赛征途
在北京一家不起眼的击剑馆里,每周二和周四的清晨,总能看到一个略显佝偻却步伐坚定的身影,他身着标准的白色击剑服,头戴金属网面罩,手持一把磨得发亮的花剑,与一群年轻选手一同训练,汗水浸透了他的衣衫,但他的眼神却锐利如鹰,这位老人名叫张明远,今年刚满70岁,在大多数人选择安享晚年的年纪,他却立下了一个让许多人咋舌的目标:参加世界击剑锦标赛。
“很多人说我疯了,但我觉得,年龄只是一个数字。”张明远在训练间隙摘下头盔,露出满是皱纹却神采奕奕的脸庞,“击剑让我感觉年轻,我的目标是站上世锦赛的舞台,哪怕只是参与。”他的声音平静而坚定,仿佛在诉说一个再自然不过的日常计划,这个计划的背后,是一段跨越半个世纪的梦想与坚持。
张明远的击剑故事始于上世纪70年代,那时,他还是个二十出头的青年,偶然在图书馆看到一本介绍击剑运动的书籍,便被这项“格斗中的芭蕾”深深吸引,他省吃俭用买了一把二手花剑,跟着书本自学基础动作,但由于当时国内击剑运动尚不普及,加上工作繁忙,他的击剑梦很快被现实搁置,此后的几十年,他像许多人一样,成家立业,抚养子女,直到退休。
转折点发生在五年前,退休后的张明远偶然观看了一场国际击剑比赛,电视屏幕上选手们优雅而迅猛的对决,重新点燃了他心底的火种。“那一刻,我意识到我不能再等了。”他笑着说,“时间不等人,但梦想可以等我一辈子。”65岁的他毅然走进击剑馆,从零开始学习这项他年轻时未能追逐的运动。
起初,张明远的决定遭到了家人的反对。“我们都担心他的身体吃不消,”女儿张薇回忆道,“毕竟击剑对体能和反应速度要求很高。”但张明远的坚持逐渐打消了家人的疑虑,他制定了严格的训练计划:每天清晨5点起床,进行一小时的体能训练,包括慢跑、拉伸和核心力量练习;上午研究击剑技术视频;下午则雷打不动地前往击剑馆进行两小时实战训练,他还专门聘请了一位年轻教练,针对老年人的身体特点调整训练方案,注重技巧而非纯粹的力量对抗。
“张老的学习能力令人惊讶,”他的教练李翔评价道,“许多年轻人需要几个月才能掌握的动作,他几周就能消化,更重要的是,他有着年轻人少有的耐心和专注。”在李翔看来,张明远的优势不在于速度或力量,而在于多年的生活阅历赋予他的战术智慧。“他能预判对手的意图,善于设下陷阱,这在高水平比赛中至关重要。”

随着训练的深入,张明远开始参加国内老年组击剑比赛,令人惊讶的是,他不仅屡获佳绩,更在去年全国老年击剑锦标赛中夺得花剑项目金牌,这场胜利让他信心倍增,也将目光投向了更高的舞台——世界击剑锦标赛,虽然世锦赛没有年龄上限,但要与全球顶尖选手同台竞技,对一位古稀老人而言仍是巨大的挑战。
“我知道这很难,”张明远坦言,“我的对手可能是十几二十岁的职业选手,他们的爆发力和耐力是我无法比拟的。”但他认为,击剑的魅力恰恰在于它不是纯靠体能的运动。“战术、时机、心理素质,这些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,我可能不如年轻人快,但我可以用经验弥补。”
为了备战世锦赛,张明远将训练强度进一步提升,他增加了反应速度训练,使用专业的击剑反应灯系统;研究国际顶尖选手的比赛录像,学习最新的战术趋势;甚至开始学习英语,以便更好地与国际击剑界交流,他的日常生活几乎完全围绕着击剑展开,但这种“苦行僧”般的生活却让他乐在其中。
“每次握住剑柄,我都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活力,”张明远说,“它让我忘记年龄,只专注于当下的每一个动作。”这种精神状态甚至影响了他的健康状况,年检时,医生惊讶地发现,他的心肺功能相当于50岁的中年人,骨密度和肌肉量也远高于同龄人。“击剑是最好的抗衰老药,”他开玩笑说。

张明远的故事逐渐在击剑圈内传开,引发了广泛关注,体育心理学家王教授认为,他的案例挑战了社会对老年人能力的固有认知。“我们总是下意识地将年龄与衰退划等号,但张先生证明,只要有足够的动力和科学的方法,老年人在某些领域完全可以与年轻人一较高下。”王教授指出,这种“积极老龄化”的范例对社会有重要启示意义。
通往世锦赛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,张明远面临的最大挑战是资格赛体系,要获得世锦赛参赛资格,他必须在国际击剑联合会认可的各项积分赛中取得足够排名,这意味着他需要自费前往世界各地参赛,对退休金有限的他是笔不小的开销,年龄带来的恢复速度慢、伤病风险高等问题也时刻考验着他的决心。
今年三月,张明远首次踏出国门,参加了在韩国举行的一场亚洲区积分赛,尽管在首轮即遭淘汰,但他视这次经历为宝贵的学习机会。“站在国际赛场上,我才真正感受到击剑的全球化水平,”他说,“但这更坚定了我的信念——年龄不是障碍,心态才是。”
张明远正为下一场资格赛做准备,他的日常训练更加注重实战模拟,经常邀请年轻选手进行对抗练习。“每次被年轻人击败,我都把它看作一次学习,”他说,“失败教会我的比胜利更多。”这种谦逊而坚韧的态度,让他成为击剑馆里最受尊敬的“老前辈”。
张明远的追梦之旅也激励着越来越多的人,在他的影响下,当地老年大学开设了击剑兴趣班,二十多位老年人加入学习击剑的行列。“张老师让我们看到,退休生活可以如此精彩,”68岁的学员刘阿姨说,“他不仅是我们的教练,更是一种精神象征。”
对于未来,张明远有着清晰的规划:先争取获得世锦赛参赛资格,无论结果如何,都将继续坚持击剑训练,并希望推动击剑运动在老年人中的普及。“即使最终未能站上世锦赛舞台,这个过程本身已经让我收获满满,”他平静地说,“我证明了70岁依然可以追逐梦想,依然可以挑战自我。”
夕阳西下,击剑馆内的灯光亮起,张明远再次戴上面罩,手握剑柄,走向剑道,他的身影在灯光下拉得很长,每一步都踏实而坚定,在这个寻常的傍晚,一位不寻常的老人正在用行动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——不是关于年龄的妥协,而是关于梦想的永恒。
相关文章

发表评论